2025年7月19日至26日,8位志愿者与百万植树计划团队一起,来到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对百万植树计划的治沙林地进行生态调查。历时六天,经历过烈日暴晒、暴雨侵扰,志愿者们收获颇丰。

志愿者行走在林地树行之中 郭珈源摄
每天的调查从数公里的沙地徒步开始,我们会经过无数的树行去寻找过往样点的标记。找到样点之后,我们就会通过一米见方的样本框来获取此处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植被结构等重要数据。


志愿者在样本框中数草 郭珈源摄

志愿者与烈日下的身影 王凯摄

志愿者在统计样方中的植物 郭珈源摄
一天的调查工作结束后,志愿者们会一起行走在林地旁的道路之上,艳阳高照,每个人的身影都被彼此拉长,他们似乎想要诉说自己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志愿者的回顾来更深入地了解内蒙生态调查:

志愿者在雨中采集标本 李雨竹摄
“这半个多月我经历过烈日和大雨,和不同的队友走过不同年份、不同恢复状态的林地。学习了土壤结构,测量树木生长情况,植被结构,认识并统计各种沙地植物,制作植物标本和打磨树芯……
在上海根与芽百万植树项目近20年的历程中有许多人默默奉献和付出,当看到公司2019年的林地如今长得郁郁葱葱的时候,还是由衷感叹自然的力量。在林地1m x 1m样方看到10多种,几百株植物的时候还是感觉自己之前对于沙地生态多样性的低估。通过测量和现场观察,我真切理解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树种选择对于防护林长久持续发展的影响。”
—志愿者 袁方

2017年治沙林地 左图摄于2017年5月10日、右图摄于2025年7月24日日
“那里治沙林地的巨大变化令我惊叹不已,我们调查的地点曾经十分荒芜,如今却生机勃勃。树木茂盛,野草遍布,处处可见生态系统恢复的景象。对比前后照片,百万植树项目的影响一目了然。我们每天还会鉴定不同植物、采集标本,并计算采样区域内的种群密度,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更加令人鼓舞的植树造林成果。
这次经历极大地增强了我对环境保护的热情,还让我惊喜地发现植物研究也可以如此有趣——尤其是在了解到不同类型的植物如何支撑起健康的生态系统时。同时,我也更深入地了解到环保项目成功的关键:植树仅仅是开始,还需要更多后续的不断跟进、调整以及团队协作。尽管现在的我仍在探索未来的道路之中,但我深知,这趟旅程是迈向积极影响的重要一步,能参与其中,我深感荣幸。"
—志愿者 LI JING
感谢所有志愿者的热情相助!

志愿者大合影 王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