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修复项目
项目概述
东黑冠长臂猿被列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之一,最新的中越跨境合作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调查结果发现全球仅余11群约74只,远低于之前的种群估计。【1】目前有5群36只左右生存在中国广西邦亮国家级保护区。虽然保护区面积达6530公顷,但长臂猿活动栖息范围仅有1600公顷。长臂猿依赖于森林生存,而当地原始森林多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栖息地严重破碎化。项目将对保护区被破坏的长臂猿栖息地进行生态恢复,保护广西当地特有的喀斯特生态系统。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种植本土树种可以帮助保存独特的喀斯特生物多样性,修复和重塑遭到人类活动破坏的栖息地和生态廊道,为长臂猿提供食物来源、活动休憩场所和新的家域范围,提高其生境质量。项目在执行中将与保护区、当地农户和居民通力合作,将当地居民纳入项目执行中,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积极性。同时,项目将积极在中小学校开展环境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长臂猿和其生存境况的相关知识,加入到保护长臂猿、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1] https://www.conservation.org/priorities/biodiversity-hotspots
修复栖息地
项目旨在通过在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待恢复地块上种植东黑冠长臂猿的食源树种(如构树、南酸枣、细叶榕等),不仅为长臂猿提供食物来源,将来能进一步恢复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内的生态功能,扩大东黑冠长臂猿的栖息地并连通生态廊道。在种植工作完成后,项目将进行林地走访和调查,初步观察种植情况。种植完成后,一年内将进行至少2次的除草和养护。项目组将持续开展林地调查和监测,需要时采取补植。
项目参与形式
- 修复每1平方米栖息地 需要10元人民币,包含育苗、整地、种植或补植、除草等养护措施,以及人工劳务费用等。
- 参与自然生态行。根与芽将组织广西当地自然生态教育行,活动内容包括自然探索、生态知识学习、探寻当地动植物等。
- 参与“国际长臂猿日”系列教育活动,了解长臂猿,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
欢迎致电上海根与芽办公室21-6352 3580,或联系项目工作人员陈汉龙 hanlong@srschina.org.cn